close

個人信貸

時代造就才子之「銀光盔甲」與「金錢遊戲」

 

在金融界廝殺多年卻能用簡練文字側寫他的世界需要多大的沉靜

很好看的書,貼近現實,書寫出作者的世界(跨國投資銀行)裡眾多秀異人士。

 我卻讀來沉重。

 讀到的是以「溫暖」的筆觸刻劃出跨國金融資本操作市場裡的貪婪、權力、算計、歧視、優越。例如那位貪圖外商公司資源花了五百萬港幣買骨董家具的合夥人,例如日本職場文化裡的封閉和對派遣人員的歧視,他們還被戲稱為賤民。寫得出這些,似乎作者還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和反思。

 但我存著疑惑,他從哪裡走到這個看不見財富盡頭的金錢世界?

 找了他十年前的第一本書:「金錢遊戲」,一切明瞭。

「金錢遊戲」用小說來書寫作者從留美MBA學生走入金融產業領域的歷程。微觀來看,是一位台灣留學生程飛畢業後如何在美國銀行產業裡過關斬將一路打下彪榜戰績的人生勝利組故事;從宏觀脈絡來看,那是在1980年代末期美國金融資本開始在東亞進行的金融自由化、去管制化浪潮,程飛協助美國銀行在亞洲打通關的具體案例,特別是在拓展傳統銀行非傳統存放款業務、投資銀行、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開發和建制等等立下戰功。

 多年以前,為了博論,我曾經花一些時間整理台灣金融自由化的歷程,也訪問過央行和財政部高層(包含另一位才子),看到曾任職外商的高階經理人寫出這些內幕,特別有感。他屬於跨國金融資本打開全球市場的時代,當今的金融操作又走到更複雜的狀態了,一種全新的,不知道會在何處何時崩解的新金融時代。

 有些同樣的情節和人物,「金錢遊戲」寫得赤裸裸,在「銀光盔甲」裡的筆觸卻帶著清明,或許是執筆人不同 (金錢遊戲是兩位作者共筆),或許是歲月會讓人用不同角度去檢視,也或許,金錢遊戲需要銀光盔甲來包裝吧。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17:00回應(0)

2014年11月30日

王家衛

鮮少重複看電影。這陣子重溫他的幾部片,不知不覺,感受不同了。曾疑惑他營造的氛圍和張愛玲這麼像,怎麼不想改編?今日再看近期得獎無數的片,懂了王跟張的不同。張愛玲是冷冽看俗世,他其實懷抱極大的深情,念念不忘。此情只是無法言語,是兩人併肩而行的背影,也是計程車上相依的肩頭。
愛情的錯過,還有時代的飄泊。從上海到香港,從香港到新加坡,從菲律賓到香港,從香港到阿根廷,從廣東到香港,每部片都是飄泊的時代,每一段都是「浮生若夢」。看戲的人也痴了。
「那個時代已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20:03回應(0)裝文藝

2014年10月25日

看戲有感

[夏天14集戲後]
停在這裡最美好,再來,就是現實了。看戲容易,人生困難。因病而別離是痛苦,但長病負擔是折磨。每種選擇都是艱難。

她二十多年前為愛捨棄原生家庭和婚姻,帶著三個孩子選擇他。沒料到幾年後他得了慢性重症,帥氣外表沒了,高階管理職沒了,談笑風生變成長年臥病在床。龐大的醫療費和照顧費,被綁住的身體和關係。
每年回去,看著依舊優雅美麗的婆婆,總是帶著疲憊的口氣,說她真的受不了。她的三個孩子,也都不願談論繼父太多事,家庭裡,藏著每個人視而不見的陰影。

我總是想,愛情的代價有多大?

也許,答案非關於選擇。而是我們必須勇敢接受,每個迎向面前的人生課題。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10:33回應(0)心裡事

黃昏

在白天與黑夜的交界醒來,
一種寂寥,
也許惆悵。

離開日光下的夢,
回到夜裡的現實。
等待蒼涼感的離去,
或者,帶著酒神,
奔向那片深藍,
將惆悵留給大海。

(照片:2004. 古巴-千里達)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10:15回應(0)純創作

單向道

有一種旅程,單向前駛,
沒有交錯來車對應,
看不清去時路,回時途
想退,退不了。
欲進,滯不行。

有一種心情,單向陳述
沒有隻字片語回收,
想放,放不了。
欲忘,卻更深。

單向道上,
在你上揚的嘴角我依稀看到答案。
不說,也不問,
就當是了。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10:12回應(0)純創作

2013年12月2日

愛與自由--生日感言

曾有一位名人說:36歲是她最巔峰的時期。

轉眼間,我來到這個年紀了
   
這一年很特別,刻骨銘心。  

因為一場大火。   

少數朋友們知情,今年五月中工作的地方發生一場大火,倉庫受影響範圍近千坪,也燒掉幾千萬。
當時,在辦公室裡我正在回客戶信,就看見這場熊熊大火,從傍晚五點多燒到凌晨快三點才滅火完畢。 工作的場所是母親辛苦打拼出來的環境,就這麼燒了。 
說來好笑,當火勢還未控制下來,我邊擔心邊跟弟說:核四絕對不能蓋,數十台消防車連個火災都沒辦法快速控制了,更何況核電廠!   

雖說火災帶來財物損失,但那場意外卻帶給我更多豐厚而珍貴的禮物。 

那就是人。 

也許環境都沒變,是我的心態改變了,而我多歡喜自己的心情轉變,快樂很多,很奇妙。 
我跟同事的關係親近了些(雖然在他/她們心中,我偶爾還是外星人),暑假回婆家獲得滿滿的關懷,家人的關係也平和了。   

前幾年,還是有許多困惑,不知怎麼安頓自己在20多歲的人生志向和30多歲的人生選擇中。20多歲的我,有不小的志向希望能夠參與改變這個社會,很多朋友從當時認識迄今仍然堅毅地走在這條路上。30多歲的我看似擁有一些些主流社會追求的資源,天知道我從來不尋求這些資源,曾經閃得很遠。   

現在才發現,不管是20多歲還是30多歲的我,都得到很多的愛,仍然擁有很多的自由。即便當了母親,比起Before Midnight的席琳,我還是幸運,毋需因為母職而放棄原有人生軌道,以及自由。 

理解到擁有很多幸運很多愛也有資源,所以要主動付出和給予。 

我喜歡這樣的人生課題。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21:49回應(0)心裡事

2008年10月14日

[推薦] 我們


寫在《我們》之後

讀《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仍然相信幸福是可能的.我們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作者:顧玉玲
出版:印刻出版社
訂價:350元
全書所得獎金、版稅全數回捐TIWA,投入移工組織工作。
你可以向TIWA直接購買(訂價含郵資)
郵政劃撥: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帳號-19948580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04:59回應(4)引用(0)心裡事

2008年3月9日

聯合國安理會模擬遊戲

學校最近舉辦『行銷』活動,邀請新堡地區的secondary schools 推薦學生參加一天的營隊,幾個重點科系安排一天的活動讓學生挑選,十五個學生選擇敝系。

敝系安排的活動是聯合國安理會模擬遊戲,設計活動的系上講師扮演聯合國秘書長,學生分成五組,五位TA各自扮演五個常任安理會成員的顧問。唯一亞洲面孔的我扮演中國團的顧問。

 

一見到這些十五歲的小孩,心理嘖嘖稱奇。耳環髮飾出奇制勝,眼影彩妝香水撲鼻,還有人一身哥德式裝扮就來了。老師先進行二十分鐘的聯合國簡介,接著將學生分成五組,進行議題簡報。主要議題是兩年前在德國的恐怖主義者攻擊造成諸多傷亡,經過德國警方調查研判該恐怖主義者跟L國政府有關,L國長期有違反人權、威權統治和毒品走私的紀錄。安理會五個成員必須在七個解決方案中決定共同的立場。

 

以上議題是虛構的。但老師製作了一堆文件、簡報和圖片,幾可亂真。會場設計了五個安理會代表團的房間,所以每次的安理會前讓成員在房間內各自討論立場底限和攻防策略,代表團也可以互相結盟資訊交流 (本團都跟俄羅斯團沙盤推演)。每個代表團會拿到一份文件載明該國與L國的政治經濟關係,在代表團會議中,老師陸續給各代表團相關文件釐清該代表團如何表態。以中國而言,我們拿到三份文件,第一份文件說明L國攸關中國石油和經濟利益;第二份文件是中國發函給L國承諾會確保他們權益;第三份文件是中國政府發函給中國代表團交代談判底限。

 

整天的模擬會議分別有三場安理會、三次各代表團會議、和三次的最新狀況更新。老師設計的狀況更新包括:國際人權組織發現L國嚴重違反人權、以色列政府通知發現L國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美英聯軍在安理會未裁決前逕行軍事制裁L國。安理會成員必須針對這些更新狀況進行攻防討論。

 

結果呢,哈哈,當然是做不出任何結論,反正大家都有否決權。

 

讓我訝異是,三分之二的學生很進入狀況。我帶的這組有位學生令人驚奇。不過是十五歲的孩子,當我提示他們如何反駁以色列的報告 (以色列指控中國和俄羅斯軍援L),我提到以色列和美國的關係,他馬上意會指出以巴問題和美國立場。有點出槌的地方是討論到人權議題,我們這團很沉默,老師還寫紙條來說:『中國代表好像該反駁西方國家的人權觀點。』不知我是臉皮薄還是不夠入戲?

 

從頭到尾我謹守在安理會不發言的原則 (老師事先提醒我們鼓勵學生多發言,但其他TA可能求好心切,常跳下來發言),頂多一直寫紙條教他們發言,有個女生太緊張太害羞,我必須幫她寫出發言的句子她照著念。整體而言,這是很有趣的教學活動,看的出來學生很投入也感興趣。操作起來比我之前參與的WTO模擬活動簡單的多,因為基調都訂了,只是藉由模擬遊戲讓學生了解國際政治和安理會的困局。

 突發奇想,假設我們在台灣也玩立法院模擬遊戲,學生表演的會不會是吵架丟東西朝野協商一團亂局?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02:28回應(0)學術圈

2007年12月7日

綠黨火盟加油


希望越來越多人支持綠黨+火盟
那天看完這部影片後
晚上就夢到自己跟母親在聊經濟發展和環保的問題
(總比夢到討論自己的論文好)

參選的這些人以及幫忙的人
有不少是社運圈的老面孔
不論選舉結果如何
很相信他們選後會繼續耕耘社運

選舉是一時但社運是永久

所以壓根不相信那些為了爭奪政治資源才突然擁抱正義理想的人
對政治算計愈來愈沒耐性
我知道搞政治的人無法避免算計
但選民如我
不想再浪費自己的理想性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18:03回應(2)來行動

2007年10月10日

有禮的「忽視」(二)

博士班前兩年,跟系上最主要的互動是指導老師,偶爾去旁聽碩士班的課程,也修了政治研究方法的課,但跟同學及系上的互動就沒唸碩士班來的深。當時也覺得這是『常態』。

  ...繼續閱讀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01:30回應(5)引用(0)學術圈

2007年10月5日

有禮的「忽視」(一)

先聲明,這篇有很多牢騷,且是個人經驗,可能我想太多,可能我無聊亂上綱,請勿太認真看待。

 

九月下旬去聽一場美國外交政策的研討會,Keynote speaker 是美國大咖的國關學者J. Ikenberry。那場演講聽得很震撼,講者活像美國國務院官員,把美國的後伊拉克戰爭的全球策略做個分析報告,每個區域的策略都提到了,還不忘歌頌戰後美國霸權領導的全球政治是戰後史上最成功的秩序 (當時我真想站起來鼓掌,哼)。演講後他被一些英國學者「指教」,有人拿以巴爭端提問,但大學者拒絕回答。

...繼續閱讀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03:19回應(1)引用(0)學術圈

2007年9月25日

註冊周&Age Gap

這週在系上打工幫忙大學部註冊事宜。

 

和英國同學()、南韓同學()一起工作。英國同學聊到暑假在泰國待了一兩個月,南韓同學突然笑的很曖昧:「喔,你去泰國喔,該不會是去參觀性產業吧!」聽到這句話很生氣。如果今天有泰國人在現場,妳敢開這種玩笑嗎?厭惡這種刻板印象的玩笑。

 

我沒當場發作,輕巧地把話題轉到泰國的寺廟和當地飲食。

 

xxxxx

...繼續閱讀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01:47回應(1)引用(0)留英人

2007年9月22日

BISA執委會小記二

周一去伯明罕開國際研究學會(BISA)的執委會,來回七個小時車程只為三個半小時的會議。這次破天荒有機會說話了。 

美其名為執委會的學生代表,但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議題插不上話,舉凡學術期刊的發行、學會編輯之學術叢書、英國經濟社會委員會(ESRC)獎助訓練、和其他學會以及英國ESRC的互動、各校國關科系動態云云,我只能望著眼前一排黑西裝發呆。 

當然注意到裡頭微妙政治,尤其談到發行第二份學術期刊,以及談到即將和劍橋大學(CUP)成立新的編輯委員會出版一系列國關叢書,大家優雅角力不斷。關於期刊走向,目前有六份提案,大家不談哪個提案比較有前景,而是談哪份提案較不會傷到與其他「友好」期刊的感情,也談哪個提案人比較有「機構影響力」,意思說提案人是否能得到學校系所的支持。至於書籍的編委會,先前考量到美國學術市場,所以會議上學會提出的編委名單有一半是美國學者。這當然讓許多與會人士不爽,後來決議加入三名英國學者。唉,所謂的國關叢書,還不就是美國和英國的學者主導,誰的國關視野阿? 

至於我()講話的議題,很尷尬,竟然是因為秘書處提議調高學費會費,非研究生的會費增加二十磅,研究生的部份從二十磅提高到三十磅。太扯了!事先不知會談這個,當秘書長提出此構想,還以為我聽錯。眾人的眼光看向我,心急之下,我簡單表示,PSABISAISA三個學會相比,三十磅是最貴的會費,英國本地學生拿ESRC獎學金參加學會可獲補助,但國際學生頂多只能從學校獲得參加會議的補助。我心裡的O.S是:你他X的搶錢阿,一次調高十磅,而且你們的會議給研究生的補助又比PSAISA少! 

當然沒能耐說服這些黑西裝和套裝人,秘書長挑高眉毛說三十磅只是小錢,根本影響不大。真懷疑繼續跟她辯下去,不知會不會撂出你們國際學生嫌貴就別來英國讀書的言論。結論是這次增加到二十五磅,但不保證過幾年會不會再增加。

有點洩氣,本來秘書處通知我,要在今年底的年會辦一場研究生的座談會順便選出明年的學生代表。腦中浮現一些模糊的構想,但被這次執委會開會的氣氛干擾了。座談會可以討論會費嗎?但想必大部分的ESRC學生也不會關心,國際學生真是被宰的羔羊。

BISA上次執委會小記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05:45回應(0)引用(0)學術圈

2007年9月20日

愛與自由

六月中回到台灣,母親淡淡地說:「健檢結果有些異狀。」 

我呆住。北上和朋友見面,一頓飯沒吃完,對著朋友猛掉淚,拭也拭不完。那一陣子,在沒有太多醫學知識的狀況下,我邊查資料,邊連絡看診事宜。心裡有點埋怨姊跟弟怎沒在健檢報告出爐後稍微『處理』一下,更多的情緒是恐懼。幾個夜裡,我坐在南港租屋小房的床邊,開始設想不好的發展,邊想邊害怕,腦中一遍空白。

母親沒事般地繼續工作,同時處理掉公司一筆損失鉅款,順手處理掉購置新居的貸款事宜,幾天內就約到建設公司總經理出來殺價,殺掉的金額夠一個人自費在英國唸完博士。她又飛歐洲兩週公出,假日說爬完阿里山,接著要挑戰玉山,秋天還想去尼泊爾健行。我心裡直嘀咕,委婉勸她沒做完進一步檢查不要亂跑,多希望她『乖乖』呆在南部。 

幸好朋友有門道,輾轉幫忙聯絡曾幫某醫師工作過的朋友。七月底先找到某名醫的助理(就是半年都排不上掛號的名牌醫師),她看過健檢報告後告知情形不嚴重,不是惡性腫瘤,建議做進一步檢查和追蹤即可。過了一周帶母親北上見某位腦外科醫師,結果樂觀,我半信半疑,仍然催促母親明年找腦內科醫師再檢查。

暫時鬆一口氣。感謝所有幫忙和關心的朋友,感謝老天。 

她是獨一無二的人,做為我的母親、做為我的朋友、以及做為她自己。在台南的短暫停留,我們說許多話,分享許多心事。日常的夜晚,我跟母親在晚餐後沿著住家附近的堤防散步聊天,一個小時兩個小時走路和談心。週日下午,我倆總回外公外婆家,陪外婆聊天。有時候外婆跟我提起母親從前艱辛的日子,彷彿我不是孫女和女兒,而是一個跟他們平等的女人。 

我跟她什麼都談,包括她兩段失敗的婚姻,包括她跟我父親從前那些幽暗難堪的私密往事。我的身分不是他們的女兒,更像母親的密友,詢問和給予意見。很喜歡這種關係,感覺彼此的心靈更加接近,更了解對方作為母親或女兒以外的完整人格和生命。 

愛、信任和自由,這是我所感受的親情。在英國四年,我們通電話的次數一隻手數得完。問過她:「難道你不擔心我們在國外會發生事情嗎?」她說:「你們在國外如果需要幫忙,自然會打電話給我;如果有什麼事你們處理不來,我應該也沒辦法處理。」唸高中資優班的小弟,因為某些私人因素在學業和生活上遇到瓶頸挫折,母親決定讓他去紐約幾週遊學,老師堅不放人,怕他回來跟不上學業。母親跟老師說:「沒關係,學業跟不上就讓他留級。」小弟去美國後,母親只交代抵達後要打電話回家,其餘隨他自己過日子。 

常想有一天要是當父母,能夠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認識世界,去犯錯嗎?離開台灣最後幾晚,跟她聊很多自己的事,愛與恐懼,不知如何去維持一段長遠的關係,以及負面悲觀的感情性格。她說了一段印象深刻的話,大致如下:「其實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跟一個人天長地久保持相愛的感覺,只是當愛離開,我們也捨不得放手。有愛就享受和珍惜過了許多年以後,如果當年我們愛的人愛上別人,我們就放手,然後祝福他,整頓好自己後再找尋新的幸福。」 

很訝異聽到她這麼說,當年她跟父親離異正是後者外遇,傷她非常重這麼多年來母親修鍊出如此寬容。常開玩笑說我自己二十五歲後才有「家教」,很幸運,從她身上學到自由和信任的愛。

my mum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04:45回應(14)引用(0)心裡事

2007年8月17日

不小心掉下來的會議

今天偶然間看到愛丁堡大學政治系十月要辦一場東亞研究的研討會,寫信去問細節,想說很近,就去聽聽看。主辦者誤會了,以為我要投摘要,告知摘要已經截稿(六月中),但還是歡迎我寄摘要和履歷。我仔細看了他們的會議議程,發現有個panel還可以塞人,也跟我的論文有關。想了想就把寫過的草稿的引言整理出來丟過去。寄信過去還主動說可以塞在哪個panel (真是厚臉皮) 

幾個小時後接到回信,他們願意收我摘要。告知會議費用及相關程序後,請我確認是否會出席。一看費用不便宜,有點猶豫,從頭仔細看了會議議程,赫然發現:Bruce Cumings 要來耶! 我竟然就在興奮過頭意識不清的狀況下,用顫抖的雙手回信說願意出席會議發表。 

其實他轉到歷史系後,發表的作品就沒那麼吸引我了,但還是好開心可以見到本人啊!傷腦筋我欣賞的學者都在美國耶。而且都還不在政治學界……這是怎麼回事呢?


wendelin發表於 樂多01:38回應(4)引用(0)學術圈